“文化抗战锦盈多,是一个深远的,关系到民族存亡的问题。”
“重庆,准备对不愿加入国民党的知名人士,下黑手了。”
“李克农已侥幸逃逸,下发通缉令,格杀勿论。”
又一部抗战大剧,就要来了。
只不过这一次,是以笔为枪,文化抗战。
最近的国剧,哪个类型最让观众上头?绝对是抗战剧。
昔日抗战剧,既有《亮剑》这样的全民爆款,也有不少裤裆藏雷、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。
直到最近,一部《我们的河山》一部《归队》,两部口碑抗战剧,看的观众热血沸腾,就在昨晚,《我们的河山》大结局,张治平牺牲,山下聪殒命,崮城收复,
抗战也终于迎来了胜利时刻。看得我又是满脸是泪。
趁着这股抗战剧的热乎劲,就在9月16日,也就是今晚,CCTV1又有一部32集文化抗战大剧,就要登场了。
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点剧目——《阵地》。导演高希希,编剧钱林森,冯绍峰、李晨、徐璐、王丽坤领衔,王劲松、张博等助阵。
最吸引我的,还是题材:文化抗战。
光是预告片,已经将一幅以笔为刀的时代画卷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。
以笔为刃,划破长夜,那就提前一起看一看,这片《阵地》,到底有多热血?
一、故事:多角度再现文化抗战的历史传奇抗战剧拍到现在,最需要新鲜的角度。
这一点,《阵地》有天然题材优势。
该剧以1938年至1944年桂林文化抗战运动为背景,首次全景式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引下,中国文化界以笔为枪、坚守文化阵地的壮阔历史。
结合预告片和片花,剧集至少有三大看点:
一是聚焦文化抗战。
抗战剧中,绝大部分聚焦于前线战场,《我们的河山》拍的是敌后根据地。
而这部《阵地》围绕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”与“文化抗战”,以双核叙事与群像塑造手法,再现《救亡日报》创刊、话剧《一年间》创作、桂剧《梁红玉》改革、陶行知岩洞教育等众多文化事件。
预告一开场,就是周恩来表示,“党中央决定,办一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”。
“以夏衍同志、克农同志为首,率领两支队伍,一支是八路军办事处的队伍,一支是救亡日报为龙头的文化大军。”
“到桂林去,构筑文化抗战的阵地!”
接下来,夏衍(冯绍峰饰)、郭沫若(王劲松饰)等文化人士在桂林锦盈多握手。
田汉(张博饰)、徐悲鸿、艾青、巴金、陶行知等一众爱国进步文化人士赶往桂林,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“文化抗战”中。
教育家陶行知通过“岩洞教育”开展文化扫盲运动,音乐家张曙创作出一首首抗战歌曲,茅盾写就长篇小说《霜叶红似二月花》,田汉的话剧《秋声赋》感动无数观众,西南戏剧展览会把“文化抗战”推向新高潮。
而救亡日报,更是在桂林汇集各界爱国进步文化人士、民主人士,编辑部在遭遇轰炸中,继续刊印报纸,将编辑部搬到了岩洞当中。
剧中大量的空袭、爆炸场面,以及正面抗战与文化抗战的交叉剪辑,也营造出强烈的紧迫感。
国家危难面前,一座文化抗战的万里长城,已经铸就。
而当年文化抗战神秘面纱,也随着故事被徐徐揭开。
二是展现文化抗战文人群像。
预告吸引人的一点,还有丰富的人物群像。
除了剧中负责牵头的几个核心人物,群像亦是《阵地》的灵魂所在。
光是预告片,好几个角色已经让人印象深刻。
比如一身傲骨的夏衍,一句“机器坏了,我们可以再修再买,但是我们意志,决不能让日本人给炸没了。”看得人热血沸腾。
还有对国民党愤怒开怼的田汉,“现在日本人还占领着大半个中国,又搞起党争?”
全剧集中刻画塑造了夏衍、田汉、焦菊隐、巴金、徐悲鸿、丰子恺等几十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、新闻出版、音乐、美术、戏剧史上熠熠生辉的文化名人形象,展现了中国文人在民族存亡关头的人格光芒与家国担当。
三是生死谍战。
这条故事线,主要被放在李晨饰演的中共“特工之王”李克农身上。
在桂林,他的案头是密电,更有《救亡日报》的清样。
剧中的他有一个重要使命,就是为《救亡日报》扫清阻碍,让抗战消息传遍四方。
还有,就是联络和保护文化抗战阵地上的文化名人。
预告中,通知我方“重庆准备对不愿加入国民党的文化人士下黑手"的,正是他。
面对国民党格杀勿论的通缉令,他也冷静撤离,继续在暗夜里守护文化抗战的阵地。
虽然抗战中的谍战,最近看得多了,但文化抗战领域的谍战怎么进退攻守,仍然新意十足。
故事从爱国进步文化人士的视角切入,带观众重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。让课本上、记忆中熟悉的文化人物鲜活起来,当然称得上抗战历史大剧。
二、老戏骨、实力派同台飙戏,王劲松又把我看燃了一部抗战历史剧想要好看,演员也至关重要。
《阵地》的演员阵容堪称实力派云集,我最期待的,有4位。
第一位,王劲松。
王劲松的演技不用多说,这两年在《以法之名》等大剧中都有他的身影,但总觉得他戏份太少,演得不够过瘾。
这次他饰演的郭沫若戏份不轻,在男演员中排在第四位。
预告中他身着戏服,一句“拿起逆们手中的笔,把它当作枪,在文化的战场上,抗击敌人。”语调铿锵,眼眶含泪,神情令人动容。
希望这位国家一级演员,再次展现出顶级演技实力。
第二位,冯绍峰。
这几年冯绍峰颇有高希希御用演员的意思,《山河月明》他饰演朱棣,《婚内婚外》他饰演出轨丈夫。
这次他饰演的是肩负文化抗战重任的夏衍,预告中当他在宣讲台上振臂高呼,热血澎湃,确实有几分当年进步文化人士的风采。
冯绍峰的形象自带正气儒雅,饰演这类角色可谓事半功倍。
没准这个角色能成为他的新代表角色,希望除了表演张力,冯绍峰在表演中,还能注意松弛。
第三位,李晨。
李晨这次的角色,虽然并非男主,但既重要,又容易出彩。
他饰演的李克农同志在桂林抗战时期是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处长。既要守护文化抗战阵地,又是心怀柔情的父亲,还扛起剧中的谍战线。
李晨其实是抗战类型一员福将,从《生死线》《好家伙》到《长津湖》《八佰》,很多他演过的战争题材的影视剧,口碑都不差。
这一次,就看他如何通过细节,展现人物弧光。
第四位,王丽坤
曾出演过许多民国谍战剧的王丽坤,出现在这部大剧中,真是一点不奇怪。
当她饰演的安娥以民国文化人士造型出场,身上是书卷气和女爱国文化人士的倔强兼备。
她的表现,依旧值得期待。
此外,还有张博饰演的田汉、于震饰演的陈克雷,姚刚饰演的白崇禧、徐璐饰演的进步女青年等,个个入戏十足。
这阵地,演技不愁了。
三、高希希再度坐镇,能为文化抗战剧破局吗?和主演阵容相比,《阵地》的制作班底同样华丽。
编剧钱林森是国家一级编剧,尤其擅长战争、谍战题材,代表作《绝密使命》曾获飞天奖提名。
导演是曾执导过《大决战》《新三国》的高希希。
已经执导过多部战争、谍战大剧的他,作为国剧大导,对战争场面的把控无需怀疑,实际上,预告中已经出现多个战争场景,都质感不低。
惊鸿一瞥的谍战场景,也是张力十足。
不过,文化抗战剧想要拍好不容易,除了要有战争历史题材的经验,还要对文化抗战的历史有深刻理解。
毕竟区别于传统战场,以“文脉守护”凸显知识分子的家国担当,传递“以文化人、以文抗战”的精神内核,是剧集的最大重点,也是真正挑战。
擅长战争、谍战类型的编导能否拍出这层深意,尚需验证。
此外,还有画风割裂的隐患。
本剧定位为文化抗战大剧,预告中能看出战争戏、谍战戏和文化抗战的文戏等多重元素。很明显能看出,主创提升剧集可看性的努力。
当然,严肃题材和战争、谍战元素并没必然冲突,多重元素兼具,也能出佳作。
不过,这是基于剧情逻辑顺畅、演员表演稳定、细节考究的基础,如若不能,则难免造成画风割裂的观感。
但无论如何,我始终对剧集,充满期待。
抗战并非只有一个面向,抗战剧同样如此。
《阵地》的出现,恰恰证明需要从不同视角和角度去讲述抗战,才能展现出更清晰、完整的抗战历史全貌。
当观众跟随剧中角色完成命运起伏,也就理解了一个民族如何在日军铁蹄下,拒绝失语,而是以笔作枪,以文化人、以血肉筑长城,以笔墨淬国魂。
历史不是一笔写就的,一部大剧也不足以还原文化抗战的全貌,但若能在故事中承载历史记忆与家国情怀,让观众看到民族的抗争。
就足以在更广泛的记忆中真实显现锦盈多,抵抗遗忘,让剧中记载的那片《阵地》,跨越80多年岁月仍熠熠生辉。
红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