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莫迪启程来华之前,他并没有直接飞往中国,而是先行访问了日本。这一行程的安排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。按照原定日程,莫迪将在8月31日抵达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的会议,但他却选择先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会晤。此次访日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动印日之间的经济合作威贤配资,特别是在印度正与美国陷入关税摩擦的背景下,莫迪急需为印度寻找新的合作伙伴。至于这些潜在合作伙伴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与竞争,则不是印度当前所关心的核心问题。
在东京举行的“日印经济论坛”上,莫迪强调,印度与日本在汽车产业上的合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果,他希望这一成功经验能被推广到机器人、半导体、造船以及核能等领域。从选择的方向来看,这些领域几乎都是日本的优势所在,显然莫迪是希望借助日本的技术和资金,推动印度相关产业的本土化和现代化。他甚至透露,此行将参观日本的半导体工厂,并与日本企业展开深入磋商,其中瑞萨电子和富士胶片等被认为是重点潜在投资者。根据莫迪提供的数据,目前日本企业在印度的投资规模约为400亿美元,而此次访问预计将引入高达10万亿日元(约680亿美元)的新增投资,远远超过以往的总额。
展开剩余65%对于日印双方而言,这无疑是一场“双赢”的战略合作。石破茂在会谈中指出,日本拥有领先的技术,而印度则具备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人才储备,二者结合将使两国的经济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。莫迪则回应称,日本若加大在印度的投资,不仅能受益于印度国内市场,还能借此作为进军“全球南方”市场的重要跳板。
除了现任首相石破茂,莫迪还会见了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和菅义伟。除了经济领域的议题,双方在安全与防务上的合作同样成为峰会的焦点。在联合声明中,日印双方明确提出要把“防卫与安保”合作提升至优先地位。具体措施包括修订2008年的《安全保障合作共同宣言》,并扩大双方在军事训练、联合演习、情报共享等方面的合作。同时,两国还特别强调了“四方安全对话”的重要作用,显示出印日希望在地区安全框架中保持更紧密的联系。
然而,从更广的地缘政治角度来看,莫迪此行也凸显了印度的“骑墙”外交。尽管他即将访华,但此行的根本动机,还是在于美国关税压力之下,为印度增加一份来自日本的“保险”。中印关系虽然因莫迪七年来的首次访华而被寄予厚望,但由于边境争端和印巴问题悬而未决,贸然将此次访问定义为中印关系的全面重启,恐怕仍显过早。
值得注意的是,莫迪在日本并未忽视中国的存在。在与石破茂的对话中,他主动提到中印关系,指出中国与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,如果两国能够保持稳定友好的关系,不仅会促进地区与全球的和平与发展,还能推动亚洲与世界多极化的进程。莫迪甚至提醒石破茂威贤配资,若日本与中国对抗,不仅对日本自身没有益处,对整个世界的稳定也无助益。这番话从莫迪口中说出,显得格外耐人寻味。毕竟,多年来印度在对华关系上并未少有摩擦。但无论是为了在中日之间取得平衡,还是出于其他考量,莫迪在“给日本上课”的同时,或许也该认真思考印度自身应当如何真正处理与中国的复杂关系。
发布于:天津市红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