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合峰会上,莫迪与中俄领导人的亲密互动引发外界关注,而几乎同一时间易速宝,白宫却传出特朗普的怒吼。
面对印度与中俄走近的迹象,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连发炮轰,不仅指责印度长期对美贸易不公,还抱怨其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和武器,却很少从美国进口。
讽刺的是,莫迪对特朗普的四通电话不予回应,却在普京的专车里畅谈近50分钟,如今,印度在中美俄之间的平衡姿态,似乎让特朗普的施压彻底失效。
那么,在未来的中美谈判中,特朗普还能拿出什么筹码?
三国会谈,特朗普彻夜气炸
这次中俄印三国领导人会晤,本来是个很正常的国际场合,却偏偏让大洋彼岸的白宫彻夜不眠,消息传到特朗普耳朵里,他直接气炸,当晚就在社交媒体上发火,点名冲着印度撒气。
特朗普之所以会这么急眼,主要是因为一些画面实在扎眼,在上合组织的峰会上,印度总理莫迪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一见面就来了个热烈拥抱,还手拉着手一块走进会场。
中国领导人很快也加入交流,三个人谈笑风生,气氛融洽得很,这一幕传遍世界,美国看在眼里只觉得心里不是滋味。
最让特朗普下不来台的是,峰会结束后,莫迪干脆直接坐进了普京的专车,两人关上门单独聊了整整50分钟,对比一下,特朗普当年在阿拉斯加和普京见面,十分钟都不到,气氛还冷得要命。
而且在正式会谈上,普京还当众喊莫迪“亲爱的朋友”,莫迪则回应说印度人民都盼着普京年底到访,这样的互动相当于明摆着告诉全世界:印度不是美国的跟班,而是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和自主选择,这才是特朗普最气的地方。
其实早在峰会之前,特朗普的火气就已经在积累了,过去一个月,他多次打电话给莫迪,但对方就是不接,结果搞得原定的美印会晤黄了,“四方安全对话”峰会也被迫取消,对特朗普来说,这无疑是被当面晾在一边。
易速宝
所以这次看到莫迪和普京互动得这么热络,特朗普终于憋不住了,社交媒体上的那场深夜发火,看似是情绪爆炸,其实背后藏着更深层次的焦虑:美国正在丧失对战略格局的掌控力。
太空计划才是真图谋
要知道,特朗普最怕的就是局势失控,一旦觉得事情不在自己掌控中,他的老套路就是动用关税。
最近他直接把炮口对准印度,公开骂印度的关税是全球最高的,严重挡住了美国商品进入市场,还放狠话说要把关税提高到50%,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威胁。
其实美国早就盯上了印度,以“印度买俄罗斯石油”为由,美国已经对印度的商品额外加收了25%的关税,看似强硬,结果印度并没真的怂。
七月份月底的时候,印度几家国有炼油厂是停了一阵从俄罗斯买石油,可那也就是走个过场,没几天就恢复正常进口了,不光如此,印度还借着这事,从俄罗斯那儿拿到了更大的折扣。
面对美国的打压,印度也没憋着,直接把原本要派去美国的贸易代表团给取消了,这明摆着就是给特朗普回个击,更让特朗普窝火的是,外头还传出来消息,说他本来想拉着印度帮自己“刷政绩”。
比如帮他争取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,或者在印巴那点矛盾上当个调解人,好让他在国际上露回脸,结果印度那边根本没接茬,直接就拒绝了他这些小算盘,要知道特朗普自尊心特别强,这事对他来说,跟当面打他脸没啥两样。
所以这些关税看起来是经济手段,但实际上夹杂着很强的个人情绪,特朗普生气了,就拿关税出气,可关税再狠,也只能算是临时性惩罚,他心里真正盘算的大招,其实藏在白宫内部。
而这个大招就是一个被称为“金穹”的庞大太空防御计划,它的核心思路是:把未来的战场搬到太空,让导弹防御从“被动挨打”变成“主动出击”,就是不等敌人导弹打过来再拦,而是要提前发现、提前动手。
易速宝
“金穹”要依靠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网络,能对任何导弹发射进行全程监控,一旦发现目标,就会通过陆军、海军、空军甚至太空武器分阶段拦截,确保美国永远是第一个发现、也是第一个开火的一方。
这样一来,美国就能建立一种“不对称优势”,我能随时打你,但你根本够不到我,为了让这个计划加速落地,特朗普还宣布把太空司令部迁到阿拉巴马州的“火箭城”。
这里是美国航天工业的核心地带,人才、技术、资源都集中,简单来说,他是要把整个美国的航天力量往这个方向集中,尽快把“金穹”推上正轨。
从这些动作能看出,关税只是特朗普发泄情绪的短期工具,而真正能代表他战略野心的,是这套太空防御体系,对他来说,“金穹”才是能改变未来战局的“终极底牌”。
表面关税咆哮,背后冷静布大棋
“金穹”计划表面上是个防御项目,其实背后是美国要重塑国际格局的野心,特朗普嘴上说是保护盟友,实际上是把他们一个个绑上美国的战车。
他的算盘很清楚:把“金穹”的前沿部署放到加拿大、日本、澳大利亚这些盟国身上,听起来是合作,实际上是控制。
一旦这些国家的防御系统和美国的“金穹”全面对接,那他们就彻底失去独立性,成为美国全球防御网络里的一个节点,以后美国说打谁,他们只能跟着站队,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。
这种操作看似聪明,实则挑衅意味十足,因为“金穹”不只是防御,而是彻底把安全军事化,把竞争主战场推到了太空。
以前大家比拼的是海上、陆地和空中力量,现在美国干脆直接拉到天上,谁也绕不开它的眼睛和导弹,这种玩法,等于逼着别的大国不得不加快军备扩张。
当下美国打的就是“技术碾压”的牌,想用太空优势来维持霸权,靠着一张卫星网络,它能第一时间发现对手的任何动作,还能提前出手拦截甚至打击,对外宣传是“防御”,可本质就是战略讹诈。
问题是这种做法极容易打破原有平衡,大家都知道大国关系已经够紧张了,现在美国把火药桶搬到太空,不仅会刺激对手,也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,到时候,全球安全环境只会更危险。
特朗普的操作模式已经很清晰了:白宫里,他一边用关税大棒发泄情绪,对印度、对盟友各种叫嚷,另一边,他又冷静布局,把目光投向未来几十年的太空战场。
看似矛盾,其实是一体两面,表面是情绪化的咆哮,背后却是长远的算计,支撑这一切的,是美国对自己地位下滑的深深焦虑。
而印度的态度最能说明问题,作为一个在东西方之间灵活周旋的大国,它既不想完全站美国一边,也不愿彻底倒向俄罗斯或中国。
正因如此,它在面对美国的压力时,选择不接电话、取消会议,却又保持对话空间,印度的每一次动作,都在提醒世人:这场博弈并非美国想象的“你说了算”。
未来会怎样,没人能下定论,美国的“金穹”可能真的给它带来一段时间的战略优势,但同样可能因为过度的排他性,把世界推向更深的分裂。
信息来源
《深海评 | “金穹”导弹防御系统守护的是谁的天空?》上观新闻
《美千亿“金穹”系统“3年部署”靠谱吗?》环球时报
《莫迪与普京拥抱,手拉手热聊|现场》凤凰卫视
易速宝
红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